*本文只能在《好奇心日报》发布,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*
他的朋友兼同事、国际图片社 Contact Press Images 创始人罗伯特·普莱奇(Robert Pledge)确认了莫里斯的死讯。
莫里斯是个坚强、有时候易怒的人,他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工作过,其中就包括了二战后美国图片新闻的几大核心机构。除了《Life》杂志以外,他还曾在《纽约时报》、《华盛顿邮报》、《美国国家地理》以及知名摄影合作机构玛格南图片社工作过。
尽管他一生都是桂格党以及和平主义者(他对二战的态度除外,他说二战是场正义的战争),但莫里斯却被和战争图片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,正是由于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,这些照片被呈现在了世人面前。
在玛格南图片社工作时,他给优秀的战争摄影师、图片散文作家尤金·史密斯(W. Eugene Smith)布置了很多拍摄任务(此前史密斯和《Life》杂志发生了争吵,所以开始为玛格南图片社工作)。
莫里斯自己也是历史的见证者:1968 年 6 月 5 日清晨,他在洛杉矶大使酒店(Ambassador Hotel)目睹了罗伯特·肯尼迪(Robert F. Kennedy)遇刺。在一次采访中他说:“(那是)我近距离见过的最吓人的事情。”
至少在那一天,他变成了一名记者(他自己很少带相机):他的目击记录出现在了第二天《纽约时报》的头版上,而且文章的署名也是他自己。
莫里斯写道:“大使酒店里聚集的人群震惊地呆了有 5 分钟,当枪声穿透旁观者们的意识后,仰慕的呼喊变成了歇斯底里的尖叫,把枪声都盖了过去。”
约翰·戈德弗雷·莫里斯(John Godfrey Morris)1916 年 12 月 7 日出生于新泽西州枫影市,后来在芝加哥长大。1930 年代在芝加哥大学读书时,他喜欢上了新闻学,于是他到校报去工作,还创办了一本名叫《Pulse》的学生杂志,风格大致模仿了《Life》。
莫里斯说,那位技工告诉他说有一些照片冲坏了,70 年来他都是这么说的。
在回忆那段往事时,他在 2002 年对 NPR 电台说:“我说:‘我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事。’所以我和他一路小跑去看胶片,每次看一张。前三卷拍的不过是汤,什么内容都没有。但在第四卷、也就是最后一卷里,有 11 张照片还能辩认得清。这 11 张照片拯救了我们,因为它们正是日后用来指代诺曼底登陆的那些照片。”
但最近,由于后来出现的新理论,他认为,暗房操作失误并不是卡帕照片只留下来这么点的原因。去年 12 月,他对《纽约时报》记者詹姆斯·艾斯特林(James Estrin)说,他认为在奥马哈海滩激烈交火中的卡帕十分害怕,所以只拍下了 11 张照片。
按莫里斯自己的说法,这个系列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爱德华·史泰钦(Edward Steichen)组织举办了《人类大家庭》(The Family of Man)展览,这个展览一共选用了 270 多名摄影师超过 500 幅摄影作品,1955 年开始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(Museum of Modern Art)进行展出。
莫里斯 1953 年加入,主要负责把玛格南的照片卖给各大杂志,经营它在纽约和巴黎的办事处,管理旗下那些行踪不定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摄影师。工作快一年的时候,关于图片社未来的规模和发展方向他就经常和卡帕展开争论,不过他还是一直做了九年玛格南的主要经理人和销售员。
莫里斯对这张相版的描述如下:“制作于伦敦的一张相版,出自我在诺曼底使用的禄莱福莱相机。这些底片大部分都是我在法国雷恩解放的那天早上拍的,但卡帕曾把相机拿过去一会儿,为我在圣米歇尔山(Mont Saint Michel)前拍了这张照片。”图片版权:约翰·莫里斯
和霍本结婚前,莫里斯已经两度丧偶,而这位妻子也在 2006 年先他一步去世了。莫里斯第一位妻子是玛丽·阿黛尔·克罗斯比(Mary Adele Crosby),死于 1964 年,和他一共养育了四名子女。第二位妻子马乔里·史密斯(Marjorie Smith)死于 1981 年,是一位小学校长、独自抚养两个儿子的单亲妈妈。
他获得过的荣誉包括 2009 年被授予的法国荣誉军团勋章(Légion d’Honneur)和 2010 年纽约国际摄影中心(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)颁发的无限奖(Infinity Award)终身成就奖。
他的配偶帕特丽夏·特罗克米(Patricia Trocmé)仍然在世;还有出自两段婚姻的四个儿子:约翰二世(John II)、克里斯(Chris)、柯克(Kirk)和奥利弗(Oliver),以及四名孙子女。他和第二位妻子所生的两个女儿海瑟(Heather)和霍莉(Holly),一个夭折在襁褓中,另一个也在前几年故去了。
史密斯随后从玛格南辞职,主要是因为他在沉迷于匹兹堡项目期间没能给玛格南带来收入,反而欠下图片社 7000 美元垫付款。尽管如此,莫里斯还是把他视为亲密好友。1978 年史密斯去世后,莫里斯成为他的遗嘱执行人。
1998 年,莫里斯出版了自传《得到一张好照片:新闻摄影的个人史》(Get the Picture: A Personal History of Photojournalism)。
尽管对新闻摄影充满了热情,莫里斯却对自己成为摄影师兴趣缺缺。在 2006 年就撰写本文进行的采访中,他表示,“除非摄影师不出现,不然我是不会拍照的。”
不过一旦他拿起相机,拍出的照片又非常让人难忘。诺曼底登陆事件之后他前往法国,用一台禄莱福莱相机在前线附近拍照。这些照片直到 2014 年才第一次在法国出版,书名为《在法国》(Somewhere in France),然后还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进行了展出。
在 2006 年同一个采访中,莫里斯谈到了他所认为的摄影记者的基本素质。
他说:“时机在摄影中最为重要,不仅仅是按下快门的时机,还包括懂得什么时候工作,什么时候不用工作;什么时候要拍照,什么时候不应该拍。”
“伟大的摄影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。如果打算拍人,就必须用心。另外很显然,他们还得有一双能够创作的眼睛。同时还要有头脑,可以思考自己在拍什么。有太多摄影师只具备其中两点,却少了第三点。”他继续说道。
翻译 熊猫译社 葛仲君 乔木
题图来自 YouTube
© 2017 THE NEW YORK TIMES
喜欢这篇文章?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,每天看点不一样的。